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
 招生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分省高考动态 - 全国综合 - 正文
高考异地借考切莫成为花瓶
来源:大洋网-广州日报 2009-3-21 8:23:19 【字体:小 大】

作者:张永琪

  教育部发布的《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》,对“异地借考”做出了新的条件限制,即考生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,并满足其他相关条件,方可申请异地借考。(3月20日《京华时报》)

  允许异地借考是个进步,但“异地借考”新规设限门槛过高,对多数借考生来说,不过是个好看不管用的“花瓶”。

  首先,规定两地试卷相同,已经将大多数借考生挡在异地借考门外。目前,全国高考实施自主命题的省、区、市已有16个,异地借考生主要在东中部地区,他们无缘享受“异地借考”的方便,“异地借考”只能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效,其作用就非常有限了。

  其次,申请手续繁杂,处于紧张备考中的借考生经不起折腾。

  再者,考生“异地借考”后,与借考地的本土考生并非一视同仁,其答卷的评阅及录取事宜还得“打回老家去”,由其户籍所在地的省级招办处理。这既有两地评阅尺度不统一所产生的弊端,又会使借考生因与借考地考生录取分数线悬殊而产生心理落差。

  打破高考领域因异地高考导致的歧视或不公,需要寻求户籍制度的突破。通过户籍制度改革,变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为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,消除森严壁垒的户籍障碍。同时还要冲破地区利益保护,不让户口上附着过多排他性的本土利益,实现考生在哪里上学,就在哪里参加考试,就在哪里评阅答卷及录取。身份证是其唯一有效凭证,无需再申办其他证件。这样,“异地借考”就不复存在,教育公平才会多一个砝码。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